close
當外在環境不斷改變,人力資源的定位不應再拘泥於過去的選、用、育、留;除了服務內部顧客,還要觀察外部環境,掌握企業面臨的競爭態勢與設定目標,才能在組織中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。

近十幾年來,產業面臨的是詭譎多變的市場環境,為了因應此一局勢,做為提供與整合企業戰力的人力資源部門也在迅速轉型中。但不論是為了完成個人目標、部門目標、事業策略,或以職能(核心職能、管理職能與專業職能)為主軸來達成目標,人力資源(HR)都必須與企業的目標策略連結,這才是HR必須展現的價值。

而要一窺HR在組織中轉型的軌跡,金融服務業是個很好的櫥窗。

回顧1990年代,財政部開放設立新銀行,台新銀行便是其中之一。台新金控人力資源處副總經理黃俊豪回憶,「銀行成立需要的人力很多,記得當時應徵新人,履歷表多到得用布袋一袋袋裝好送來,而當時市場上又幾乎同時出現15家新銀行,所以搶人搶得很兇。」

而緊接著,資訊科技急速普及,1999年台新銀行合併台南第一信用合作社後,合併衍生的議題讓台新正視人力資源是一專業領域,並致力推行e化。到了2002年與大安銀行合併、台新金控成立,公司在業務量與複雜度與日俱增的情況下,亟思成立專業規畫單位。因此,接下來的2003年,HR開始為未來的顧客服務做準備,不僅將人資分工,服務功能更細分為「獎酬」與「人力規畫」,自此台新的人力資源進入專業整合的醞釀期。

隨著規模擴充,金控成立,一路伴隨組織轉型以提供服務的HR部門,在2004年由於合併新竹十信,分行正式破百後,認為有必要將HR組織扁平化,並快速培養人才(成立人力資源資訊系統及行政整合小組),台新再跨入專業人才養成期。

2006年,公司引入外資(美商新橋及日商野村),逐步國際化。為因應更為複雜的未來環境,遂與事業單位共同進行人力資源資產管理,降低成本,強調顧客導向與專業分工。而在政府二次金改的政策之下,未來的金融合併勢必是金融業界必須要接受的挑戰,黃俊豪表示,透過金融合併之後,互補價值很高,公司也必須為此做許多準備,包括整合人力資源組織及其他內部運作。

因應顧客導向與專業分工, 
導入人力資源前中後台分工模式 
美國著名的資源管理專家達夫•尤里奇(Dave Urich)曾說,「當人力資源產生價值時才算成功,而價值則是由接受服務的人來認定,而不是由提供服務的人本身來定義的。」為了更貼近內部顧客,台新在2006年將人力資源組織區分為前、中、後台分工合作的架構。

黃俊豪並以《料理鼠王》(Ratatouille)這部影片為例來說明HR的功能,就是提供令人滿意的料理給美食家──首先透過餐廳經理了解美食家的需求和喜好,然後將訊息傳達給中央廚房,廚師們再根據美食家的需求調整菜單,做出一道道滿足美食家的佳餚(如【圖1】)。

因此,當台新HR進行組織設計時,目標就是希望前台的AOAccount Service / Account Officer;人力資源顧客服務代表)能夠成為人資界的麗池•卡爾登飯店(Ritz Carlton;該飯店集團以精緻服務著稱)、而中台的Planning(人資顧問)能夠成為人資界的Google(有很強的搜尋能力,提供各種解答)、至於後台的P&S(作業流程及系統)則期望能成為人資界的豐田汽車(Toyota;以精實生產符合顧客需求,提高競爭力)。另外,HR也引進外部資源,如麥肯錫及惠悅等國際性顧問以及其他人力仲介公司等,以全方位滿足顧客需求。

台新HR從功能型轉為前中後台的組織架構才一年的時間,黃俊豪不諱言這一年來,金控同仁對於這樣的架構以及HR所提供的服務還不是很清楚,因此遇到事情時還是習慣找以前的服務窗口。至於在中後台的HR同仁也同樣在適應當中,譬如過去可以直接面對客戶,掌握訊息,但現在訊息來源得依賴前台同仁提供,除了要習慣不直接接觸客戶外,還得學習信任前台的同事。

黃俊豪表示,台新在不久的將來即將面臨到的即是與彰銀合併後,全球化議題就會直接挑戰HR的管理能力。由於台新是一家15歲的年輕企業,需要資深的人資人才,因此,一定要往前中後台的組織架構走,從工作中快速培養人才。

無獨有偶,根據工研院產業學院副執行長陳培光觀察其他實施過AO角色的企業,AOHR功能的衝突可說是紛紛擾擾,AO在前線打仗,把問題帶回來,丟給後台,態度上有點頤指氣使,如果後台同仁無法即時回應,衝突會就產生。看來,HR在組織中要成為備受器重的角色,內部的溝通協調也是一項必須學習的功課。

多與老闆互動、提升專業度,
 
有助人力資源轉型成功

另一方面,HR要往策略面轉型時,不妨先檢視人資部門目前在組織中的定位。黃俊豪以「組織重視程度」為橫軸,「人資專業度」為縱軸,區隔出4個向度的人力資源定位,以及在提升價值的過程中必須克服的挑戰(如【圖3】):

而人資主管與老闆互動是否頻繁也攸關HR能否成為策略夥伴,離高層愈遠(中間隔的層級愈多),和老闆互動的機會就少,黃俊豪強調,在台新金控體系中,HR直屬於董事長、總經理,自然有比較多的機會「上達天聽」,也顯見高層對HR的重視。 
至於HR要如何取得老闆的信任呢?「信任無他,靠的就是工作品質、報告計畫的品質。」黃俊豪直指問題核心。由於每位老闆日理萬機,在和老闆進行溝通時,自己一定要對整個報告瞭若指掌,抓到老闆最關心的重點陳述。其實不只員工經常抱怨「老闆不懂我的心」,老闆也會感嘆員工怎麼老是不清楚他在想什麼?
 
根據韜睿諮詢公司(Towers Perrin)提供的報告,企業主管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,落差最大的前3項依序是:員工的生產力與品質、管理人員/高階主管培訓、接班人規畫與培育。而康乃爾大學(Cornell University)也曾針對企業主對人資專業能力的期待落差提出報告,指出企業主最不滿意的是變革管理和跨國人資管理/策略性思考與規畫。在CEO眼中,人資主管最欠缺的技能,有許多都與企業管理相關,譬如策略性思考、分析能力、財務能力等。因此,想要成為老闆的策略夥伴,就該知道自己欠缺哪些能力,以及該做哪些努力。
 
陳培光也提醒大家,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,譬如年輕的HR工作者,學了一身本事,滿腔熱情要幫組織設計一堆制度,還有多如牛毛的專案。殊不知老闆可沒有時間和耐心消化這些東西,他最在乎的可能是,推出制度能不能幫公司賺錢或提升績效。所以,只要抓到一個重點:「老闆最關心的,就是怎樣可以賺到錢。」從這個角度切入,就很容易和老闆溝通了。
 
AMA(美國管理協會)更指出,領導人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中「有效的組織運作」、「優秀人才的留任」和「合併與購併」等議題就和人資息息相關。而要成為策略夥伴,就要有能力透過自己的專業,協助老闆化解這些挑戰,那麼,HR
才算是真正選對價值、站對位置!

轉錄自 文/人才資本雜誌特約記者  許慈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sa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