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近十多年來,有許多位管理大師,他們都是觀微知著、鑑往開來,洞察先機的大師,他們不是只看表象、或人云亦云,而是以洞察的眼光去探究真相,以智慧來思考趨勢發展,並提出先見之明;況且,他們的思想能夠逐漸發揮深遠的影響力,引領著管理思維的走向,而成為主流的管理思想,證實他們先知的角色。因此,特別推薦讀者能多閱讀這兩位大師的書籍及文獻,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幫助。

其一為戴明博士被譽為品質大師,是統計學先驅,品質運動創始者之一。1950年起,應邀為日本管理者講解系統原理及統計品管,正好為他們提供管理理論與方法;日本許多企業家表示,他們的品質提升可以直接追溯源自戴明博士的思想理論,而許多日本企業之成功,正代表著實施戴明博士思想之最戲劇化及最大規模的實例。 1980年之前,戴明博士的思想理論被美國企業同胞所忽視,直到透過戴明博士主講「日本能,我們為什麼不能」的電視節目,從此美國企業如獲至寶,紛紛投效旗下學習而獲益良多,一時之間戴明博士的聲名遠播,名滿天下。

而戴明博士的重要管理思想有:管理轉型十四要點、淵博知識(系統觀、變異知識、知識理論、心理學知識)、品質哲學、人本思想、PDCA循環、合作理念、作業定義等等,都是戴明博士的重要思想。戴明博士的管理轉型十四要點,如下:

1. 創建改進產品與服務的一致目的。以提昇競爭力、永續經營及提供工作機會。

2. 採用新哲學。管理階層必需領悟這種新挑戰與責任,來領導改變。

3. 停止依賴大量檢查來改善品質。把品質從開始就築入產品裡,以消除大量檢品的必要。

4. 停止以低價得標的採購方式。考量全面成本降低才是問題解決重點;儘量使單一品項,只有一供應來源,並與各供應商建立長期互信合作關係。

5. 持續改進生產及服務系統。因而不斷提昇品質及生產力,並降低成本。

6. 建立在職訓練制度。訓練是品質改進的一個關鍵環節,必會帶來永久益處。

7. 建立領導制度。管理的工作不是監督,而是領導。

8. 驅逐恐懼。一個人要在沒有恐懼時,才會有最佳的表現;要讓員工都能真心地為組織工作。

9. 撤除部門間的藩籬。各部門的人應如一個團隊般工作,以預見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及使用時的問題。

10.取消為員工任意訂立的口號、標語、訓示、或目標。這些只會帶來挫折及怨懟,因大多問題的成因是來自系統制度,是在個人改變能力之外。

11. a.取消為員工訂立的工作標準配額;用領導制度來替代。 b.取消管理工作的數字目標;用領導制度來替代。

12.清除員工以工匠精神為豪的障礙。從僅對數字負責改為對品質負責;取消年度績效考核。

13.鼓勵每個人積極地進修與自修。使員工熱切於學習與自我成長。

14.採取行動完成轉型。由上而下貫徹上述各原則,讓管理轉型成功為每個人的責任。

其二為彼得杜拉克(Peter F . Drucker )被譽為管理學之父,是大師中的大師,至今是管理學領域中最偉大的思想家。在他之前,管理學這名詞,幾乎是不存在的,相關的文獻寥寥無幾,也很不完整;他在1954年出版的”管理的實踐”一書,才是一本開始真正整體性探討管理學的書。彼得杜拉克早從1946年出版了公司的概念一書以來,超過半世紀,就一直是率先提出最多重要管理理論的大師,至今仍持續發表更精闢的言論,探究範圍還深入經濟、政治、社會。彼得杜拉克寫作的生產力非常高,更早從1939年出版第一本書”經濟人的終結”開始,至少每隔三或四年會出版一本書,在1980年代更是每年出版新書,另外曾發表在期刊的文獻更是多的無人能望其項背,直到今天他仍孜孜不倦於寫作。

彼得杜拉克可說是管理思想及智慧的泉源,大多數管理大師或學者幾乎都曾引述他的某些觀念。事業目的、行銷、創新、目標管理與自我管制、有效管理者、先策略後結構、人事組織最重要的獨特資源、賦予員工責任感、管理五大基本原則(目標設定、組織編隊、激勵與溝通、績效衡量、人員培育)、聯邦分權制、資訊基礎的組織、知識工作及知識型社會、企業的社會責任等等,都是彼得杜拉克提出的管理理論,還有許多實在不勝枚舉。

除了管理領域外,他還深入各種領域,有關經濟、政治、社會、法律、心理、數學統計、文學、藝術等等領域也是首屈一指的專家,是一位相當博學的通才與專才。他對於第三部門(非營利組織)的提倡及義務協助更是不遺餘力;而且,他長期同時兼顧三種身分,擔任管理顧問、大學教授、及作家。以上這些無人能比的成就,都是他的天賦異稟,加上過人的自律及完善的自我管理,才能達到。

<節錄於『管理探索』一書 作者 郭茂良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sa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